PK彩票

学习党史人物 树立新时代择业观——中国艺术研究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院开展“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2021年6月15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同志为全院师生作“思政大讲堂”第二讲《学习党史人物树立新时代择业观》。研究生院全体教职工及2020级硕博研究生三百余人在研究生院三层多功能厅参加了讲座,其余学生同步观看线上直播。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亚平同志主持。

  讲座开始前,李树峰同志结合当前研究生院各专业的论文答辩情况,指出答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强调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位论文是伴随每一位研究生一生的关键成果,从一开始就要早动手,选好题,穷尽文献资料,扎扎实实写作,避免在论文中出现硬伤和逻辑错误,学位论文不仅仅要经得起学术不端检测、匿名评审、答辩、学位评定的层层审核,还要经得起国家有关部门论文抽检以及面向全社会公开后长期的各种考验。总之,始终要将学位论文提高到影响每一位研究生学业和未来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此次讲座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李树峰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谈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嘉兴红船上的十几名党员代表,发展到今天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回顾党的一大到十九大历次修订的党章,其中,关于发展党员的规定,是没有阶级、民族、职业、身份、地域等的限制,而只在理想认同、遵守纪律、积极工作等方面有所要求。这一规定便能广纳贤才,将各个时代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中,实现人心统一,意志统一,步伐节奏统一。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国情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一直能够朝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方向前进。

   同时,李树峰同志又以毛泽东致表兄文运昌《不要来此谋事 因为此处并无薪水》、刘中新致母亲《我不断梦见妈妈和弟弟》、徐特立致女儿徐静涵《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吉鸿昌致妻子胡红霞《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等党史人物的亲笔信件为例,展现百年历史上党的领袖和革命英烈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正如1937年毛泽东给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百年历史长河中,正是有这样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其次,李树峰同志以党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为镜鉴,针对现在网络上出现的热点话题分享了个人的心得体会。他指出,无论是源于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还是要为晚辈树立榜样的责任,还是对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还是多年来党的教育和同辈的督促,人生都不应该也不能选择无为状态。他认为,人一生真正拥有的是曾经活过的那一段时光和日子,倘若这段时光和日子,不被有目标、有方向、有意义的和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去填充,那么,它必然就会被无意义的、无聊的、琐碎的事情所占据,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被期待。

      基于此,李树峰同志希望研究生院的青年学子能够自觉磨炼意志,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事、做成事当成目标,把爱好特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树立新时代的择业观。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和自媒体社会,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要舍得把自己投放到研究对象中去,开展沉浸式钻研,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正如前述党史人物那样,舍得把自己“奉献出去”“给出去”,浸泡在研究对象中,反复体验、思考、钻研、实验,这样才能作出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和原创作品,才能形成自身的学术公信力和影响力。

  百年奋斗史,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通过本次“思政大讲堂”党史教育活动,全院师生深切地被革命先驱前辈的革命理想和精神品质所打动,并自觉对照自身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深刻反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要在缅怀先烈、感怀先进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党史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